close
夏日的涼風,偶然從懷化的大地上拂過,瞬間,又是陣陣的燥熱。懷化,夏天的熱絕不遜色於長沙、武漢。每當夜幕降臨之時,人們喜歡走出來,聚會、對飲、大快朵頤、談天說地……夜市,成為瞭懷化人夜生活的主題曲。讓我們走近,聚焦,去對夜市進行一番探尋,且品讀這其中的百味與奧秘。
盛夏的到來,市民開始啟動 夜宵模式 。 (本報記者 潘雨 攝)
華燈初上,夜幕低垂,街角的夜宵攤等待著它的客人。
城區榆市路,長約 80 米的人行道上擺設著大大小小 7、8 傢夜宵攤。 (本報記者 潘雨 攝)
城區天星坪附近的夜宵攤,擺在瞭人行道上。 (本報記者 潘雨 攝)
點多面廣,特色有所欠缺
從地圖上俯瞰懷化市區,迎豐路自東向西橫穿懷化,成為懷化絕對的主幹道,近年來,隨著城南、城北的不斷開發,順天大道、湖天大道的建成,紅星路北段的即將拉通,構就瞭城區縱橫交錯的路網體系。正是在這些縱橫交錯的路網上,每到夜晚時分,一個個夜市興起,或大或小,或成群或單幹,為幾十萬生活在懷化城區的人們提供著夜生活的去處。
提到夜市,不知道市民首先想到的是懷化的哪一傢。如果說是吃龍蝦,很多人會說三角坪的兄弟龍蝦;如果說想吃米粉,很多人會推薦去紗廠;如果想吃燒烤瞭,湖天一色裡的二哥燒烤名氣可謂響當當;如果是想來點綜合性的,位於寶傢山社區的湘西晚上或許是不錯的選擇。
然而,吃或許隻是夜市生活的一個部分,炎炎夏日,之所以成為夜市的旺季, 喝兩杯 同樣是重要的組成部分,喝包括瞭酒類和飲料。其中,啤酒成瞭夏夜最為主打的飲品。一些吃冰的小店也逐漸多瞭起台中開公司來,乘著炎熱,通過賣點 清涼 賺一筆成為瞭很多商傢投資的熱點。
通過走訪調查發現,懷化城區的夜市雖然總量很多,但並不集中,呈現出 各自為戰
的局面,湖天一色、河西沿河風光帶、三角坪、太平橋、雲集路、中心市場、紅星南路、紗廠、 寶傢山成為瞭夜市的 主戰場 ,至今,沒有形成一條專門的夜市街,隻要提到夜市,就會想到這些地方。而今,市民們選擇夜市,大多數還是采取就近原則,除非特別想吃點某個夜市的招牌菜。
據一位多年在紅星路出攤的夜市攤主老陳介紹,他主營的項目包括瞭炒飯、炒面、炒粉、鹵菜、龍蝦、唆螺等,與周圍的夜市攤主並無兩樣。 就是純粹的拼味道,拼服務,拼價格,而且價格一般都較為統一,不敢搞價格競爭,最多就是在總價上給老熟客打個折。
老陳說, 每天下午五六點的樣子出來,看成立海外公司生意好壞,一般都是在凌晨 2 點左右收攤。
提到龍蝦和唆螺,或許長沙的更為出名,說到燒烤,吉首的似乎更有特色,在懷化也很容易找到掛著 吉首燒烤
招牌的夜市攤;談到鹵菜,特別是鹵豆腐,邵陽武岡可以說在整個湖南一枝獨秀;臭豆腐,同樣是長株潭地區的代表;回到懷化,除瞭一碗米粉,似乎也難以想到更好的特色。
懷化夜市,現狀幾乎就是 什麼火我賣什麼 、 別人有的我也要有 ,特色一詞,似乎離我們還很遠,更不消說形成獨特的夜市文化。
底蘊不足, 食文化 尚未形成
夜市,其實是很多城市的標簽,甚至是城市名片的主打。
來到長沙,不去逛一逛南門口、坡子街和太平街的夜市,吃點那裡獨特的小吃,都不好意思說去過長沙;西安的回民街,整條街都是牛羊肉泡饃、肉夾饃的味道;杭州的中山南路美食夜市,美食豐富,同時還不乏像吳山夜市這樣的交易型夜市,可以在那兒淘到很多新奇的古玩和工藝品;臺灣,更是夜市的天堂,去臺灣旅遊,逛臺灣的夜市成為瞭很多旅遊公司給遊客設定的 規定動作 然而,回到懷化,可能與大中城市相比,有自己的先天不足,但不得不說能給我們培養發展夜市文化提供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。與周邊城市相比,吉首的燒烤,常德的牛肉粉,邵陽的鹵味,逐漸成為瞭自己城市的名片之一,這都與夜市文化密不可分,然而,提到懷化,夜市這張名片上的主打究竟是什麼呢?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。
城市的底蘊成為瞭制約一個城市夜市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。據一位專註於研究城市文化的學者介紹,城市底蘊在整個城市文化的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,底蘊包括瞭城市的歷史、城市的規模、城市的特色等等。懷化, 一直被譽為 火車拖來的城市 ,工業文明的特點在這座城市隨處可見,但歷史文化的傳承上,卻略顯薄弱, 至今, 尚未形成獨特的 食文化 、 夜文化 。一條能成為城市名片的 夜市街 ,需要時間的沉淀,需要文化的傳承,需要幾代人的努力,同樣,需要我們政府的重視。來懷化旅遊的王女士,是貴州銅仁人,也是一位 夜市發燒友 ,她去過很多城市。每到一個地方,她都會去當地最為有名的夜市逛一逛,吃點當地最為特色的小吃,買點當地有名的特產。 懷化的酸蘿卜特別好吃,我還買瞭點準備帶回去,我還吃瞭這裡的龍蝦和唆螺,味道很棒。 王女士說。但記者問到有沒有在夜市買到一些特色的東西,王女士搖搖頭, 在市中心逛瞭好久,並沒有發現什麼很有特色的東西,多是一些賣衣服、賣鞋襪、賣日用品的。 的確,吃上面的 懷化味道 總是能吸引很多外地遊客,但特色物品的 懷化味道 卻 味道清淡 ,在懷化街頭,難以看到什麼新奇有趣、富有濃鬱地方特色的物品出售。一個成熟的夜市,是應該集吃喝玩樂購多重元素於一體的,懷化夜市在 玩、樂、購 等方面還極為欠缺。
隱憂頻現,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
一位資深 吃貨 這麼描述我們懷化的夜市, 口味哪裡都過得去,環境哪裡都差一點 。
在懷化街頭的夜市攤,零辦理公司登記零散散,到處可見,夜市起名多數以老板的 小名 或本名為主,什麼 胖子夜市 、 老孫夜市 、 阿芳龍蝦 , 林林總總, 倒也親切。
然而,攤點的選擇很隨意,一般選擇在人流量多交通便利的地方。
夜幕,是很好的 庇護傘 ,讓很多夜市攤主在選擇攤點的時候能夠有更大的勇氣打打擦邊球。
位於紅星路上的一些夜市攤,雖然侵占主幹道的情況不多,但是,攤點也幾乎是 緊貼 主幹道瞭,侵占人行道的現象尤為嚴重,在攤位與攤位之間,幾乎沒有縫隙,中間留著的過道也是較為狹窄,造成市民通行不便。 在這裡經過,有時候真的是一種煎熬,經過一次,就像趕瞭一次集,特別是在人多的時候, 住在紅星路夜市附近的市民陳思維說。這種情況不僅是在紅星路出現,在中心市場、三角坪一帶的夜市也同樣存在類似的現象。
愛吃,也確實好吃,但是衛生幹凈就說不好瞭, 經常與朋友出來吃夜宵的王坤說, 哎,不幹不凈,吃瞭沒病,你不去想就好瞭,至少端上來擺在你面前的是感覺不錯的。 王坤是年輕人裡愛逛夜市的代表,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和朋友出來聚聚,選擇的地方就是各個區域有名的夜市,有坐商、有臨街夜市、也有流動攤位。
他不嫌麻煩,是那種哪裡好吃就往哪裡鉆的類型。
部分夜市攤確實存在食品安全的問題,特別是在夏天,天氣炎熱,一些食材的保存時間本來不宜過長,夜市攤一般又都是露天,食材裸露在外擺放,容易出現變質的情況。與此同時,很多夜市攤主在使用炊具的時候,重復使用率很高,看不到什麼消毒設備,夜市攤主在炒制食物的過程中,多是不戴手套徒手去抓一些配料、調料,整個城區的夜市,尤其是臨街的那種夜市攤位,這種現象尤其嚴重。
傢住湖天一色的申女士,是一位白領,每天下班後,回到傢裡想好好休息的時候,就會被一些劃拳聲、吼叫聲給驚擾,特別影響晚上的休息。 特別是到瞭周末,出來吃夜宵逛夜市的人特別多,一般的夜市都持續到凌晨兩三點鐘,周末瞭,想好好休息下都不能 。申女士顯得很無奈。
夜市繁榮,當以文化為魂
對於夜市的發展,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。去過臺灣旅遊的懷化市民胡女士,是這樣描述臺灣的夜市的, 熱鬧幹凈有特色,文化底蘊很濃厚 。據胡女士介紹,臺灣的很多夜市攤幾乎都是固定的,而且很多攤位的老板是傳承是好幾代的, 走到攤位門口,就會感覺到一股歷史的厚重感,你會不自覺地對實物產生敬畏之情。 胡女士說。
相關職能管理部門也很無奈,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城管執法者告訴記者,很多時候,職能部門對於夜市的管理處在一個兩難境地,管得過於嚴格,有傷那些辛勤勞作的攤主,管得過松,又是對市民的不負責,在尺度的拿捏的方面,確實存在一些政策性和技術性的難點。夜市的管理與規范,不僅在我們懷化,在很多城市都存在這樣的 通病 。他告訴記者, 利用好瞭夜市,發展我們懷化的經濟,形成獨特的地域性的夜市文化, 弄不好, 就成瞭擾民、食品安全、臟亂差的代表,嚴重影響市民的切身利益和城市的整體形象。
在城市的發展過程,夜市也影響著整個城市的規劃。在人民路和鶴州路的改造工程中,夜市如何規范管理被納入瞭整個的規劃當中,對於雜亂的夜市堅決說不,對於嚴重影響市容市貌的夜市攤點, 采取瞭取締、 轉移等方式,以提升城市商業中心的形象。
夜市發展得如何,不僅是管理的問題,更是文化的問題。發展文化需要有包容性,當一個城市的文化有瞭包容性之後,夜市才會有生命力。 一位知名學者如是說。 夜市同樣是城市的 名片 ,可以為一座城市帶來經濟、社會、形象價值。
的確,夜市有夜市自身不可回避的問題,但其帶來的經濟、文化、社會價值同樣不可估量。
夜市文化是一個城市人情味的具體體現,一個發展良好且成熟的夜市,是一個能夠讓本地人尋找樂趣、讓外地遊客有歸屬感的地方。
將夜市引入文化內涵,提升文化層面的意義,需要多方面的努力。 城市規劃的相關負責人介紹, 政府在夜市文化的發展方面,充當的不應該僅僅是一個管理者的角色,更應該是一個引路人的角色,良好的引導和宣傳,或許更是一把打開夜市文化密碼的金鑰匙。
當然,我們必須承認, 懷化的夜市發展遲,起步晚,進程慢,隨著城市的變遷與發展,夜市,作為一個城市名片的組成部分,或多或少被忽視,我們的夜市發展是滯後的。將來,需要全體懷化人共同努力,或許能打造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夜市文化盛宴,供所有人品鑒、玩樂。
責任編輯:吳濤
全站熱搜